位置: 首页 > 面相图解 > 形声气色

凉州四边沙皓皓,汉家无人开旧道

凉州四边沙皓皓,汉家无人开旧道

《凉州行》是一首唐代王建写的诗,描绘了凉州当前的状况和生活风貌。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凉州四边沙皓皓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赏析

汉家无人开旧道。

凉州四边沙皓皓,汉家无人开旧道

边头州县尽胡兵,

将军别筑防秋城。

万里人家皆已没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赏析

年年旌节发西京。

多来中国收妇女,

凉州四边沙皓皓,汉家无人开旧道

一半生男为汉语。

蕃人旧日不耕犁,

相学如今种禾黍。

驱羊亦著锦为衣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赏析凉州四边沙皓皓,汉家无人开旧道,

为惜毡裘防斗时。

凉州四边沙皓皓,汉家无人开旧道

养蚕缲茧成匹帛,

那堪绕帐作旌旗。

城头山鸡鸣角角,

洛阳家家学胡乐。

诗意和赏析:

凉州四边沙皓皓,汉家无人开旧道

这首诗描绘了凉州的景象,并通过生动的描述展现了凉州的特色和特殊历史背景。

凉州四边沙皓皓,汉家无人开旧道。诗的开头描述了凉州四周都是广袤的沙漠,由于天涯海角的遥远,汉家的人们已经很久没有开辟旧道了。

边头州县尽胡兵,将军别筑防秋城。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边境的州县都被胡人占据,将军们建筑了防秋城。这反映了凉州在唐朝时的边防形势。

万里人家皆已没,年年旌节发西京。这两句表达了凉州的人家几乎都已经被胡人消灭殆尽,每年也有一些胡人的旌节送往西京。

多来中国收妇女,一半生男为汉语。这两句描述了胡人常来中国一带收取妇女,其中一半生下的孩子都讲汉语。这反映了凉州的混杂文化和民族融合。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这两句描绘了胡人旧日不务农耕,但现在开始学习种植禾黍凉州四边沙皓皓,汉家无人开旧道,这也反映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驱羊亦著锦为衣,为惜毡裘防斗时。这两句描述了胡人养羊也穿锦绣的衣裳,而毡裘则用来防御战斗时的寒冷。这一描写反映了凉州丰富的商品交流和文化的融合。

养蚕缲茧成匹帛,那堪绕帐作旌旗。这两句描述了胡人在凉州养蚕,织茧做成丝绸,然后用来制作帐幕和旌旗。这一描写反映了凉州的丝绸产业和文化交流。

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这两句表达了凉州城头的山鸡叫声和洛阳的家家都在学习胡人的音乐。这也反映了凉州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影响。

整体而言,《凉州行》通过描写凉州的景象和生活风貌,展现了凉州的特殊历史背景和文化交流融合。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边疆地区的边防形势和民族融合的复杂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相学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