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相学知识大全

闻道国学:了解人才的内心状态之法、识人名符其实之法

何谓观其感变,以审常度?夫人厚貌深情,将欲求之,必观其辞旨,察其应赞视发言之旨趣,观应和之当否。夫观其辞旨,犹听音之善丑音唱,而善丑别;察其应赞,犹视智之能否也声和,而能否别。故观辞察应,足以互相别识彼唱此和,是非相举。

然则论现扬正,白也辞显唱正,是曰明白;不善言应,玄也[默而识之,是曰玄也;经纬玄白,通也明辨是非,可谓通理;移易无正,杂也理不一据,言意浑杂;先识未然,圣也;追思玄事,睿也;见事过人,明也;以明为晦,智也心虽明之,常若不足;微忽必识,妙也理虽至微,而能察之;美妙不昧,疏也心致昭然,是曰疏朗;测之益深,实也心有实智,探之愈精,犹泉滋中出,测之益深也;假合炫耀,虚也道听途说,久而无实,犹池水无源,泄而虚竭;自见其美,不足也智不赡足,恐人不知,以自伐;不伐其能,有余也不畏不知。

故曰,凡事不度,必有其故色貌失实,必有忧喜之故。忧患之色,乏而且兔忧患在心,故形色荒;疾疚之色;乱而垢杂黄黑色杂,理多尘垢;喜色愉然以怿,愠色厉然,以扬;妒惑之色,冒昧无常[粗白粗赤,激愤在面。

及其动作,盖并言辞色既发扬,言亦从之。是故,其言甚怿而精色不从者,中有违也[心恨而言强和,色貌终不相从;其言有违而藉色可信者,辞不敏也言不自尽,故辞虽违而色貌可信;言未发而怒色先见者,意愤溢也愤怒填胸者,未言而色貌已作;言将发而怒气送之者,强所不然也欲强行不然之事,故怒气助言。

凡此之类,征见于外,不可违心欢而怒容,意恨而和貌,虽欲违之,精色不从心动貌从。.感愕以明,虽挛可知情虽在内,感愕发外,千形方貌,粗可知矣。是故观其感变,而常度之情可知观人辞色,而知其心,物有常度,然后审矣。

[注释]

观其感变,以审常度,指从对方言谈应对中观察、了解对方的目的何在,然后再研究其内心状态。

厚貌深情二出自《庄子》一书,指外貌淳朴忠厚,内心深沉,很少外露《庄子·列御寇》云:“孔子曰。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

察其应赞,“应赞”为附和同意的意思。

睿,明智、通达的意思。

以明为晦,即以明为暗,大智若愚。

微忽必识,“忽”示“微”,指能够察知到细微之处。

疏,指疏朗明敞。

不伐其能,不在别人面前显耀自己的才华。

疾疢之色,即疾病的神色,指热病。

奄违,即遮住掩盖。

[解析]

本段讨论识人的第二个方法。

人的外貌淳厚而内心深沉,若要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必须从对方的言谈应对中观察,了解对方的目的何在,然后再研究其内心状态和附和赞同的目的。从言谈中观察一个人,可归纳出下列十四个原则:

(一)辞现唱正,是一个明白的人。

(二)沉默寡言,是一个玄微的人。

(三)明辨是非,是一个通理的人。

(四)言词混淆,是一个杂乱的人。

(五)预知未来,是一个圣哲的人。

(六)梳理精微,是一个睿智的人。

(七)从处理事情来研究人,是一个明智的人。

(八)以明为暗,大智若愚,是一个智慧的人。

(九)察知细微,是一个深微的人。

(十)心致昭然,是一个疏朗的人。

(十一)测之益深,探之愈精,是一个实力的人。

(十二)爱做表面功夫,是-个虚伪空洞的人。

(十三)喜欢自吹自擂,是一个能力不足的人。

(十四)不爱夸耀自己的人,不怕别人不知,能力往往是绰绰有余。

根据一个人的外表神色变化情况,可以察知其内心世界,下列五个原则可供参考:

(一)高兴时,必定有愉悦的神色。

(二)生气时,必定有愤怒的神色。

(三)忧虑时,必定有心神不安的神色。

(四)生病时,必定呈现黄黑萎靡的神色。

(五)嫉妒时,必定呈现反复无常,阴晴不定的神色。

另外还有言词与神色之间相关的地方,下列四个原则可参考:

(一)言词快乐却没有愉悦的神色,表示心口不一,心不悦而口悦,是假情假意,必定是一个说假话的人。

(二)言词虽不好听,可是神色非常诚恳,表示对方是诚实可信之人。

(三)话未说出口,就满脸怒容,表示其人气势高昂,火气很大。

(四)气冲冲地大声说话,表示他想以怒气助威势,强迫别人听信他的话。

识人名符其实之法

何谓观其至质,以知其名?凡偏材之性,二至以上,则至质相发,而令名生矣二至,质气之谓也,质直气清,则善名生矣。是故骨直气清,则休名生焉骨气相应;名是以美气清力劲,则烈名生焉气既清矣,力劲则烈;劲智精理,则能名生焉智既劲矣,理则能称;智直强悫,则任名生焉直而又美,是以见任;集于端质,则令德济焉[质征端和,善德乃成;加之学,则文理灼焉圭玉有质,莹则成文是故观其所至之多少,而异名之所生可知也寻其质气,觉其清浊,虽有多少之异,异状之名,断可知之。

[注释]

观其奎质,以知其名。偏材的人以一材见长,以一材闻名,根据其名声,再观察他具备的质性,就可以确知是否名实相符。

至质相发,指二种材质互相激发,共同进步。

悫,权实,谨慎的意思。

灼,指鲜明、光盛之貌。

[解析]

本段说明识人的第三个方法。

偏材的人,通常以一材见长,以一材闻名,两种材质互相激发,才会产生种种美名,诸如:休名、烈名、能名、任名等等。依据所得之美名,再与其所具备的质性比较,两者是否名实相符,这是识人的第三个方法。下面举例六种情况:

(一)德高望重、容止可法之人,所得是休名。他必须具正直和清高两种质性,才能达到清节家的领域,才算名实相符。

(二)胆力绝众,材略超众之人,所得是烈名。他必须具备清高和刚劲两种质性,才能达到雄杰的领域,才算名实相符。

(三)思维周密,策谋奇妙之人,所得是能名。他必须具备刚劲和智慧两种质性,才会送到未家的领域;才算名实相符。

(四)建立法制、富国强兵的人,所得是任名。他必须具各智慧和谨慎两种质性,才会达到法家之领域,才算名实相符。

(五)兼有三材,具体而细微的人,才能说是“令德济焉”。他必须德能够做一国表率,法能够治理乡邑,术能以谋处事,才会达到器能的领域,才算名实相符。

(六)兼有三材,三材皆备之人,才能说“文理灼焉”。他必须德能够移风易俗,法能够治理大国,术能够在朝廷上谋事,才会达到国体这一领域,才算名实相符。

至于其他的流业,包括减否、伎俩、智意、文章、儒学、口辨等。我们观察的方法是一样的,同样必须依据他们的名声,再观察他们的内心质性,看两者是否相符后下结论。

相学相关内容

相关阅读

相学编辑推荐

相学热门文章